《精準決策》人生就是不斷地做決策!哈佛商學院教你提高決策準確度 ?

大腦是怎麼樣做決策的呢?大多數情況下,很多人都是靠著不理性思考、不完整信息,在做決策!即使是非常聰明的人,也會做出糟糕的決定。如何提高自己的判斷準確度,《精準決策》這本書提供了很好的解答。

股神合夥人查理‧蒙格唯一推薦的管理決策書「這是我讀過關於『管理決策』最有用的一本書!」

✨延伸閱讀:《Berkshire Hathaway》2019 年巴菲特股東大會全紀錄


系統 1 & 系統 2

系統 1:直覺系統,快速、自動、輕鬆、含蓄,以及情緒化。
系統 2:較慢的、有意識的、 費力的、明確的,及合乎邏輯的推理。

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2) 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提出「系統 1 & 系統 2」概念。人的思考分為兩部分:一是重視直覺、感性的系統 1,另一則是重視分析、理性的系統 2。

生活中大多數判斷,使用的是直覺判斷的系統 1,而系統 1 的判斷,快速、直接,充滿偏誤,容易讓我們判斷錯誤,而不自知。


偏誤

《精準決策》這本書,幫助我們了解偏誤,透過『Step1 解凍 => Step 2 改變 => Step 3 再結凍』的方式,有意識地進行內化、改造腦袋,提升個人判斷能力。

✨內化三步驟:
Step 1 解凍:解凍 (unfreeze) 現有的決策過程。
Step 2 改變:養成習慣,除了思考自己錯誤的可能,同時,也要考慮相反的假設。
Step3 再結凍:創造「再凍結」(refreeze)新決策過程的情境,使變革成為個人的標準配備。

《精準決策》整本書,共分成 11 個章節,從一開始的偏誤介紹,一路帶到投資、談判的重點,最後提出了七個改進判斷力的策略:

1⃣️使用決策分析工具、2⃣️獲取專業知識、3⃣️去除判斷偏誤、4⃣️類比推理、5⃣️採納局外人的觀點、6⃣️了解他人的偏誤、7⃣️推動更明智且更符合道德的決策。

第一章:造成人類判斷力最不堪一擊的偏誤 ? 過度自信。
第二章:三種捷思法所造成的偏誤。
第三章:有限意識。
第四章:框架和偏好逆轉。
第五章:動機和情感。
第六章:承諾升級。
第七章:公平性與道德。
第八章:常見的投資錯誤。
第九章:在談判中做出理性決策。
第十章:談判者認知。
第十一章:改善決策的七個策略。

書本中提到 12 個偏誤,以下我就先針對「對樣本數不敏感」、「均值回歸」、「知識的詛咒」來舉例。


對樣本數不敏感

  • 問題:給您一枚錢幣,在三次拋擲錢幣的過程中,獲得正面的機率超過 60% ; 或者,在 3000 次的拋擲中,獲得超過 60% 次的正面。

您覺得以上情況,哪一種比較可能發生?

解答:三次拋擲錢幣得到超過 60% 次正面的機率有一半。然而,拋擲十次錢幣得到超過 60% 次正面的機率約為 17%。3000 次拋擲得到超過 60%次正面,則只有 0.000001% 的機率 (百萬分之一的機率)。

如果一篇論文,裡面的研究人數,只有數十人,然後得到的研究結果,就直接推論到所有人身上 ; 其實,這樣解讀論文的方式,就是落入了『對樣本數不敏感』的偏誤。每篇論文,都有它的研究設計跟背景,搜集的病人數也不一樣…

很可惜的是,不只學術論文的解讀,會出現這種偏誤 ; 市面上一堆食療保健書籍,以書本中的案例為宣傳亮點,就 (明示或暗示) 推論到所有人也一體適用,似乎也不是那麼客觀… (譬如:吃了OO 飲食、OO 保健食品,就可以治癒 XX 疾病。)


均值回歸

  • 根據統計學的基本原則,任何極端的表現,都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回歸均值。

只要結果存在著機率因素,就會出現這種回歸均值的情況。 天賦異稟的孩子往往不會有太傑出的兄弟姐妹。身材矮小的父母, 孩子通常比較高。超強新秀的第二年表現不再令人驚嘆(第二年魔咒)。

達到顯著利潤的公司,下一年的表現常常比不上前一年。當每個人意識到均值回歸這種可預測的模式時,通常都會感到非常驚訝,屢試不爽。

《精準決策》在「第八章:常見的投資錯誤」指出:『過去的表現,不能做為預測未來的基礎 ; 買入或賣出基金的決定,應該完全取決於你對未來價值增加的預期。』

為了戰勝市場,努力研究、進行頻繁交易的主動投資人,通常不願意接受指數型基金的策略:「與市場有相同水準的表現,並盡量減少開支」。

戴上「均值回歸原則」的眼鏡,來看投資這事件,你會發現道理是一樣的。主動投資者,短期或許可以贏過大盤,但是,能否「持續贏過大盤指數」,其實難度相當高!

所以《精準決策》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結論:「要小心提防任何根據過去的表現,預測特定投資未來的建議!」

適切的資產配置、低成本投資、增加定期投資,你就可以順利實現卓越的投資策略。

✨延伸閱讀:《指數革命》:指數化投資,讓時間做你最好的朋友 ?


知識的詛咒

  • 「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它的意思是,在評估他人的知識時,人們無法不用上自己擁有、但其他人沒有的知識。

當你試圖想像其他人對某件事的了解程度時,很難忽略自身可用的知識 ; 你的博學,阻礙你做出公正的評估。

醫學術語,如:『院內感染』、『吸入性肺炎』、『自發性腹膜炎』… 等,我相信,一般民眾,普遍都聽不懂這些專有名詞。

同樣的,身為新陳代謝專科醫師,我沒念過法律,所以,我也搞不清楚『著作財產權』、『著作人格權』的差異,我只好通通交給我的專任律師《方道樞律師》處理。

所以,要解決知識的詛咒,必須從心態著手,要認清所有的「人」與「物」都不一樣,不能等同視之。思考差異可以減輕知識的詛咒,工作場所的多元性也能減少該詛咒。


談判

我以前上過《一談就贏》的談判課程,《精準決策》也提到了類似的概念:「取得好的談判結果,並非僅是盡可能的要求好處。通常,更重要的任務是把餅做大,讓雙方都能得到更多資源。」

*價值創造的工具:建立信任並共享、提問、策略性披露資訊、同時談判多個議題、同時提出多個要約、尋求協議後的協議。

但是,即使知道了上述的概念,談判過程還是有可能會失敗,為什麼?《精準決策》書中提到了影響談判者認知的六個關鍵問題:

1⃣️談判的固定餡餅迷思、 2⃣️談判者的判斷框架、3⃣️衝突的非理性升級、4⃣️過度估計自身價 值、5⃣️自私偏誤、6⃣️錨定偏誤。

知道怎麼做,跟上場時百分之百做到,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談判過程,不僅僅是要考慮『各方的談判協議替代方案、各方的利益、各方利益的相對重要性』; 我還要頂住壓力,處理自己的情緒,甚至,我有可能出現認知錯誤,在談判過程居於下風。

最近兩三年來,我經歷過一些談判場景,不管是自己處理,或是跟夥伴合作談判,我仍然覺得,談判是一門不容易掌握的學問 ; 因為,我內心中根深柢固的決策偏誤, 可能限制了我的判斷。

✨延伸閱讀:一談就贏之頂尖談判戰術 – 個人「點、線、面、體」心得


小結

《精準決策》這本書,坦白說,我閱讀起來有點吃力,大概是平時閱讀速度的 2~3 倍慢。書中有大量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每一個問題,都點出了大腦在決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錯誤。

翻閱過程中,我有時候會停下來思考:「為什麼我的判斷力這麼差??」。不過,寫完這篇心得後,我感覺到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因為,察覺到自己的決策錯誤,是幫助自己成為更好的決策者的第一步。

作者:葉峻榳醫師 (新陳代謝專科美國運動醫學會大中華區講師歐格瑪健身中心醫療顧問仁寶電腦專案顧問)


✨博客來訂閱 ? 精準決策:哈佛商學院教你繞開大腦的偏誤,不出錯的做出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