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成長的過程,要先學會爬,接著學習走路,然後慢慢長大,開始嘗試跑跟跳。當我們長大之後,由於生活動作模式不佳,久坐、翹腿、久站、低頭滑手機等不好的姿勢,日積月累造成特定關節的活動度下降 ; 當身體在做某些動作時,為了應付某個關節活動度下降,其他關節或週邊肌肉就會出現代償。
運動的好處很多,但該如何正確地使用身體去運動?當我們運動時,如果肩關節、胸椎、髖關節、腳踝等沒有足夠的活動度,亦或頸椎、肩胛骨、腰椎、膝關節沒有良好的穩定度,直接進行專項運動 (Skill),就容易出現問題,增加受傷的風險。(髖關節同時需要良好的活動度跟穩定度)
在進行強化動作表現 (Performance, 如加重、加速) 跟專項運動前 (Skill),應該要先評估是否具有良好的動作型態 (Movement)。動作型態不佳的情況下,強行去進行強化動作表現跟專項運動,就會變成倒金字塔,這樣就不太好。舉例來說,明明肩關節的活動度 (屬於 movement 範圍) 不好,卻強行做出棒球投球的大幅度動作 (屬於 performance 跟 skill 部分),受傷的風險自然提高。那麼,該如何去評估動作型態是否正確?我們可以使用功能性動作檢測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FMS) 這個工具。
功能性動作檢測是由 Gray Cook (物理治療師,PT)、 Lee Burton (運動傷害防護師) 與 Keith Fields (運動生理學家) 三位專家研發出的篩檢工具。近幾年來,NBA 與 MLB 的運動防護師與體能教練,逐漸使用 FMS 在季前篩檢運動員的狀態。
功能性動作檢測主要有七項動作測試,分別是深蹲 (Deep Squat)、跨欄 (Hurdle Step)、直線前蹲 (Inline Lunge)、肩部活動 (Shoulder Mobility)、主動直膝抬腿 (Active Straight-Leg Raise)、軀幹穩定伏地挺身 (Trunk stability push-up) 及旋轉穩定性 (Rotary Stability)。
深蹲、跨欄、直線前蹲為功能性動作 (Functional movement) ; 肩部活動跟主動直膝抬腿著重於活動度 (Fundamental mobility) ; 軀幹穩定伏地挺身及旋轉穩定性則強調核心穩定 (Fundamental cor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針對此七項動作篩檢測試去評分,每項分4個等級
3 分:動作型態沒問題
2 分:有些許代償但還是能完成動作
1 分:不能完成所有動作
0 分:(出現)疼痛
功能性動作檢測是一個篩檢的工具,測量出來的分數結果並不會影響到運動能力表現,主要是用來篩檢動作型態是否良好。舉例來說,在篩檢時深蹲若沒有拿到3分,並不代表就不能夠進行深蹲的訓練,只能說動作型態不是很完美 (以我本人為例,我深蹲此項得到2分,但我依舊可以扛著100公斤做出深蹲的動作)。但是要記住,一旦出現0分,就需要醫療人員介入。
功能性動作檢測總得分為21分,研究指出,分數在14分以下者,受傷的風險較高 ; 但也有其他研究認為,功能性動作檢測預測未來受傷風險的能力不強 ; 此外,有些研究的品質偏低,最主要是因為非雙盲測試 (Double-blind study) ; 再來,對於運動員來說,即便動作型態正常,若運動強度過高,亦有可能造成受傷!即使有上述缺陷,功能性動作檢測仍然是一個相對客觀的工具,就看您怎麼去利用它。
藉由功能性動作檢測找出需要矯正的部分 (Identify correct pattern),接著依循著以下的步驟:活動度 (Mobility competency)、靜態動作控制 (Static motor control competency)、動態動作控制 (Dynamic motor control competency),以及強化動作表現 (Performance),最後提升運動的成績。
總結
動作型態不佳,會讓身體處在活動限制、不對稱甚至疼痛的狀態,進行運動時也會出現代償,提高受傷的風險!藉由功能性動作檢測 (FMS)或是偏實務派的怪獸訓練(動作控制、學習、檢測與矯正),我們可以從最弱的地方 (Find the weakest link) 切入,進行動作矯正,讓身體回到正確的動作型態 ; 接著以正確的動作型態,再來進行強化的動作,提高運動表現,降低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