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營養地圖》by 2018 年美國糖尿病照護指引

糖尿病營養治療,並沒有標準的公式可以套用,必須要個人化、客製化。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因為不同病人的體重有落差、病況也不一樣,隔壁鄰居的糖尿病餐,跟您餐盤上的食物,是不可能百分之百一樣的。

既然糖尿病如此複雜,營養學又博大精深,該如何切入呢?根據 2018 年美國糖尿病照護指引,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重點,幫助我們走出糖尿病飲食的迷宮。

營養治療的功效 (Effectiveness of nutrition therapy)

根據研究,藉由飲食調整,在合格營養師的指導下,糖化血色素約可以下降 1.0~1.9%(第 1 型糖尿病) 和 0.3~2% (第 2 型糖尿病)。

熱量平衡 (Energy balance)

藉由熱量調整,第 2 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的病人,只要體重減少 5% 以上,血糖控制就會改善很多。此外,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只要做好熱量控制,也能降低得到糖尿病的機會。(註:糖尿病前期,中翻中的意思就是,目前雖然是糖尿病的候選人,不過,未來有可能進展到糖尿病)

飲食型態 & 巨量營養素 (Eating patterns and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糖尿病飲食,要吃多少碳水化合物、多少蛋白質、多少脂肪等,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得舒 (DASH) 飲食、地中海飲食或低醣飲食等,都各有優點,可以跟醫護人員多多討論。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攝取來源,可以從蔬菜、水果、五穀、乳製品等食物中獲得,建議以高纖、低升糖負荷 (Glycemic load) 的食物為主。避免含糖飲料,同時,也要減少攝取含糖的食品。

施打胰島素的病人,可以計算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來調整注射劑量。若習慣施打固定劑量,建議每天要維持固定時間用餐、保持固定飲食量 ; 如果用餐時間不固定、飲食量減少,胰島素卻沒有跟著調整,會有低血糖風險。

蛋白質 (Protein)

對於第 2 型糖尿病病人來說,雖然攝取蛋白質後,會促進胰島素分泌,但卻不太會讓血糖升高。若要是治療或預防低血糖,應該要避免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可能會惡化低血糖 ; 遇到低血糖,反而應該要優先補充葡萄糖 (例如:糖果、果汁等)。

脂肪 (Dietary fat)

每天理想的脂肪總攝取量到底是多少?目前各家研究眾說紛紜。不過,採用地中海飲食 (Mediterranean-style),多攝取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血糖控制跟降低心血管風險,是有幫助的。

多攝取含有長鏈不飽和 n-3 脂肪酸 (ω−3脂肪酸) 的食物,例如:魚類 (EPA、DHA)、堅果類(ALA)等,對於心血管疾病有幫助。但是,是否要額外補充相關營養品,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微量營養素 & 中草藥 (Micronutrients and herbal supplements)

若身體沒有缺少微量營養素,目前沒有強烈證據指出,補充維他命、礦物質、中藥或香料等,可以改善疾病預後。此外,長期服用抗氧化的產品,像是維他命C、維他命E、胡蘿蔔素等,也有安全上的考量。

酒精 (Alcohol)

糖尿病病人,喝酒務必要節制。成年女性,一天不要喝超過一杯,男性一天不要喝超過兩杯。 (註:酒精攝取量,參考 2018 ADA 指引所寫,換句話說,是歐美標準 ; 若參考台灣國健署的國民飲食指標原則,女性則建議約 10 克酒精/天,男性則為 20 克酒精/天)

酒精,會讓病人曝露在低血糖的風險中 ; 尤其是有在施打胰島素,或服用特定降血糖藥 (insulin secretagogues) 的病人,更容易在喝完酒後發生低血糖。

鈉 (Sodium)

每天鈉攝取量,建議要低於 2.3 克,換算成鹽攝取量,大約要低於 5.75 克左右 (1公克鹽,含有 0.4 克鈉)。

人工代糖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使用人工代糖取代一般糖 (caloric sweeteners),來作為食品調味,劑量在安全範圍內是可以接受的。(註:大部分研究指出,使用人工代糖會降低熱量攝取,對於體重控制有幫助 ; 但也有少部分研究發現,使用人工代糖反而會增加體重)

總結

根據 2018 年美國糖尿病照護指引,掌握「熱量平衡」、「飲食型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微量營養素」、「酒精」、「鈉」到「人工代糖」等幾項重點,可以讓我們對營養治療有明確的概念 ; 把這幾項重點當作指南針,遵循營養地圖,加上藥物配合,血糖控制絕對可以達標!


*參考資料:2018-ADA-Standards-of-Care


為什麼台灣有一半的人應避免喝酒?

《運動營養》?教練,我想變強? 我該補充什麼營養素比較好❓



加入好友

葉峻榳醫師專長於「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對於「運動」也有涉獵,歡迎加入 LINE@ 好友多多跟我討論喔。(早上 8:00 ~ 晚上 22:00,留言給我,我都會抽空一對一回覆您!)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選下方的拍手圈圈,可以點五下給我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