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5歲陳先生,本身沒有高血壓跟糖尿病,有抽菸習慣,一天一包,抽了20幾年 ; 事業有成,台灣、中國兩邊都有工廠,一周內有兩三天都要交際應酬,唯一的運動習慣主要是打高爾夫。今年暖冬,但日夜溫差有時略大,某一晚聚餐場合,突然急性胸痛,就像石頭整個壓在胸口上面,伴隨著呼吸急促、冒冷汗、眩暈。
現場目擊朋友看到,趕緊叫救護車,迅速送到台南OO醫學中心。在急診科陳醫師跟全人醫療科葉醫師的合作下,聯絡了心臟科黃醫師,緊急安排心導管。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有狹窄的情況,其中左主冠狀動脈疾病嚴重阻塞 ; 醫師們與家屬溝通後,替陳先生進行了支架置放手術。
而後,陳先生的抽血報告顯示,血中低密度膽固醇高達 220 mg/dL,超出正常值許多。經過這次心肌梗塞事件,陳先生戒了菸,同時也在醫師的指示下,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物。
高血脂、高血糖跟高血壓,可說是難兄難弟 ; 這三個疾病,造就了心臟跟腦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十大死因排行榜前段班。根據統計,台灣的高血脂患者高達400萬人,遠比糖尿病患還要多!若沒有特別抽血檢查,大部分的患者幾乎無法得知血液中的血脂指數(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更不可能進一步積極控制。即便有服用藥物,全台的血脂達標率仍差強人意。
2017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七大醫學會(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台灣腎臟醫學)聯合推出「新版血脂治療指引」,下修血中膽固醇控制標準。
血中膽固醇的控制原則,健康成人男性40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應控制在 240 mg/dL 以下,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在 160 mg/dL 以下。
若合併其他風險因子,則會有相對應的治療目標。
1.「糖尿病」:低密度膽固醇 < 100 mg/dL。
2.「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部缺氧」:低密度膽固醇 < 100 mg/dL。
3.「急性冠心症候群&穩定冠狀動脈疾病」:低密度膽固醇 < 70 mg/dL。
4.「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低密度膽固醇 < 70 mg/dL。
5.「糖尿病+急性冠心症」:低密度膽固醇 < 55 mg/dL,可以考慮。
6.「慢性腎臟病 (Stage 3a-5, 腎絲球過濾率 < 60 mL/min/1.73m2)」:低密度膽固醇 > 100 mg/dL時,開始治療。
7.「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1)小孩:< 135 mg/dL (2)成人:< 100 mg/dL (3)有心血管疾病:< 70 mg/dL。
總結
血中膽固醇的控制,需根據不同風險因子,設定不同的目標。按時服用藥物,對一些患者或許有難度,為什麼呢?因為「吃藥」並不是他(她)的剛性需求。
身為醫療人員,或許可以教育患者以下的概念:「把身體當作本金,每天按時吃藥,就能夠讓健康生利息 ; 本金加上每日的複利累積,許多年之後,重視自己健康的人,將比不在乎的人更為富有」。
*參考資料:2017 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葉峻榳醫師專長於「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對於「運動」也有涉獵,歡迎加入 LINE@ 好友,多多跟我討論喔。(早上 8:00 ~ 晚上 22:00,留言給我,我都會抽空一對一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