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QE、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日常開銷增加 ; 相對應地,大家都希望能賺到更多錢,於是開始學投資理財,甚至鋌而走險投機。大部分的人,都是被割的韭菜,如果不想當韭菜,務必先翻閱《群眾的幻覺:揭露人們在投機美夢中愈陷愈深的理由》。
群體狂熱事件
「英語中最昂貴的四個字就是『這次不同了』(This time it’s different)。」 by 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
?1630年代:發生在荷蘭有關金融的群體妄想事件─鬱金香狂熱事件
?1719年~1720年:密西西比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825年~1845年:英格蘭的鐵道泡沫事件
?1929年:經濟大蕭條
?1994年~1997年:太陽聖殿教派(Solar Temple)的悲劇
?1995年至2001年:網路泡沫
?2009年~至今:比特幣、以太坊、ICO、DeFi、NFT… (未完待續)
最近十年,最瘋狂的投資標的就是比特幣,我們可以來看一下有多誇張。比特幣 2010 年 7 月開始以 0.09 美元的價格開啟交易,在 2021 年 11 月 10 日達到了 68,990.90 美元的歷史新高,11 年漲幅約 766,565 倍。
僅次於比特幣的狂熱,是以太坊 (Ethereum)。2021 年 11 月,以太坊的美元價格飆升至新高,達到 4,800 美元以上,若以 2015 年 9 月 0.66 美元來推算,6 年漲幅約 7,273 倍。
2017 年 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也是經典狂熱事件,多如牛毛的項目方,用『募資以太坊、換取代幣』的模式,憑空捲了價值數億、數十億美金的以太坊,有太多韭菜入場,賠了一堆錢。
十九世紀日耳曼哲學家黑格爾說:「歷史給我們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
Non-fungible token (NFT)
鐵道泡沫事件、1920年代股市泡沫和後來的網路泡沫都有值得注意的特性:它們的形成都是以科技為基底。~ 《群眾的幻覺》
最近一兩年的狂熱事件,就是 Non-fungible token。世界上最昂貴的 NFT《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Images》,賣出了 38,000 ETH (折合 6930 萬美元),震驚全世界。
絕大多數的人都搞不清楚,為什麼一張數位畫作《Beeple: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Images》,可以賣出這麼多錢,NFT 到底是投資 (珍稀藝術品)、還是投機,目前還不確定,需要時間來證明一切。
不過,腦筋動得快的人 (名人、網紅、KOL),就順勢發行自己的 NFT,賺它一波,不然等紅利期一過,就錯失良機了。還有更多想賺錢的人,拼了命地加入各種 NFT 白名單,拼命地把自己手上的以太坊往項目方丟,期待拿到的 NFT 可以漲一波,大賺一筆。
賣得掉的叫 NFT,賣不掉的叫 JPG!
個人主觀看法,比特幣、以太坊、NFT…這三樣東西,我覺得它們本質上還是不相同的。但是,《群眾的幻覺》這本書告訴我:「我們通常是把我們的智力用在合理化我們的行為上面,而非用在理性上面。」
為什麼我會認為比特幣、以太坊有其價值,不是泡沫 ; 然後,我會認為 Non-fungible token (NFT) 是巨大的泡沫呢?這問題我還在思考,也許我也落入了非理性的狀態,而不自知……(?!)
股市
金融瘋狂的敘事軸線大體上都差不多,大多數的投機事件都包含了兩種因素:1⃣️能讓所有人期待發財的令人振奮新科技。2⃣️容易取得的信用及貸款。~ 《群眾的幻覺》
我門診有位病人,是證券公司主管,他不久前跟我說:「這一兩年量化寬鬆、資金浮濫,每個月開戶數量暴增,官方統計,總開戶人數突破一千萬人…」
我:「這速度搞不好比糖尿病新增病例還快,而且,照比例來看,將近一半的台灣人都上車了!」
我想起一句話:「靠著幸運賺到快錢,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還有另一句話:「憑運氣賺到的錢,最後會憑實力虧光。」
期貨、當沖、合約、槓桿、線圖,投資暴富、真真假假的故事一堆,人工智慧、5G、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股噴發,還有名不見經傳的人出來講投資理財課。
當面對著「投資」這麼一件大事時,人類很自然就轉換為敘事模式,而最吸引人的故事,不就是通過新科技而達成一夜致富嗎? ~ 《群眾的幻覺》
總結
歷史上的群體狂熱事件、金融泡沫、投機熱潮、連鎖詐騙等,都伴隨著最吸引人的故事,以及,眾多無知群眾所想像出來的投機美夢。
所以,不要相信那些只會講故事,但是骨子裡沒什麼能力的人,因為,他們也算是另一種型態的騙子 ; 還有,永遠要抱著謹慎的心態,看待那些過於美好的故事。
?誠品線上購買連結 ? 群眾的幻覺: 揭露人們在投機美夢中愈陷愈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