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換個場景,Apple watch、Garmin 等眾多穿戴裝置,會搜集個人數據 (Ex: 心跳、睡眠、運動),或是,一些 APP 像是智抗糖、愛半月健康管理等,也會記錄醫療數據 (Ex: 血糖、體重)。
那麼,『數據提供者』、『健保局』、『穿戴裝置業者』、『APP 軟體公司』等角色,到底誰才是這些數據的支配者呢?
「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到底是屬於誰的呢?
如果說,搜集數據的公司,能夠最大化利用這些數據,來創造價值,那麼就應該讓這些公司擁有使用數據的權利,相對的,個人隱私就有可能受到侵犯。
因為有太多要考量的點,即便一些人願意賣,但還是會有人不想賣,況且,賣的價格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就目前來看,若過度強調個人對於數據的所有權,將會導致數據的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很多公司就直接佔有你的數據,而你根本沒有做主的權利。
現況就是,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其實並不屬於您自己
蒐集到數據後,就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數據,都是正確無誤的嗎?」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那麼,即使搜集了一大堆假數據,所分析出來的結果,也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為了因應人工智能的競爭,我們只要輸入錯誤的數據,來訓練人工智能,就不用怕被取代了 XD
因為數據的真偽是如此的重要,很多科技公司在開發產品時,會傾向蒐集「客觀數據」為主,像是『心跳』、『血壓』、『血糖』、『體重』等,都是很適合的客觀指標。
「個人隱私」跟「數據的有效利用」,一直存在著矛盾關係。如果說,數據的生產者,掌握了所有權,那麼,基於「個人隱私」考量,要麻就是死都不賣,不然就是要賣很貴的價格!而在現實世界中,這些珍貴的數據,其實都是被數據平台直接拿走,生產者根本沒有所有權。
該怎麼處理這種情況?目前仍然沒有完美的答案。不過,若我們站在「以個人為優先」的立場來看,隨著科技進步,醫療結合區塊鏈,或許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徹底擁有身體數據的所有權,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