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個人數據
」,到底是屬於誰的呢?

personal-health-medical-database
數據肥羊
 
想像一下,你是一頭羊 (病患),繳了飼料費 (健保費),進了醫療院所吃飼料 (看病拿藥),然後醫院拿走了一部分羊毛 (醫療紀錄),這些羊毛會一直累積 (數據庫),然後健保局會搜集全台的羊毛 (健保資料庫),接著,羊毛經過加工後 (去掉個人辨識資料),可以轉作其他特殊用途 (大數據分析 or 醫學研究)。
 

再換個場景,Apple watch、Garmin 等眾多穿戴裝置,會搜集個人數據 (Ex: 心跳、睡眠、運動),或是,一些 APP 像是智抗糖、愛半月健康管理等,也會記錄醫療數據 (Ex: 血糖、體重)。

那麼,『數據提供者』、『健保局』、『穿戴裝置業者』、『APP 軟體公司』等角色,到底誰才是這些數據的支配者呢?

「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到底是屬於誰的呢? 
科斯第一定理
 
根據科斯第一定理(Coase Theorem):「有價值的東西,不論它最初的擁有者是誰,最後,都會流動到最擅於利用、能最大化利用其價值的人手裡。」換句話說,就經濟學角度來看,「誰最能把數據做最大化的利用,數據的所有權就歸誰」
 

如果說,搜集數據的公司,能夠最大化利用這些數據,來創造價值,那麼就應該讓這些公司擁有使用數據的權利,相對的,個人隱私就有可能受到侵犯。

此外,科斯第一定理有個很重要的前提:「交易的成本,假設為零。」在現實中,個人數據的交易成本,其實並不為零,甚至比你想像的還要高。
 
數據所有權
 
醫療數據值不值錢?當然值錢!隨著時代進步,科技巨頭們 (Google, IBM) 皆努力開發人工智能,想要利用人工智能跨足醫療產業,在這過程中,就必須要擁有龐大的數據庫,來訓練人工智能。
 
如果,這些公司要跟你買數據,而你可以決定身上羊毛 (醫療紀錄) 的價格,那麼,你打算要賣多少錢?賣掉之後,會不會擔心醫療紀錄被濫用?『糖尿病患的血糖數據』,跟『三餐的熱量攝取紀錄』,能夠賣一樣的價錢嗎?
 

因為有太多要考量的點,即便一些人願意賣,但還是會有人不想賣,況且,賣的價格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就目前來看,若過度強調個人對於數據的所有權,將會導致數據的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很多公司就直接佔有你的數據,而你根本沒有做主的權利。 

現況就是,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其實並不屬於您自己 
數據真偽
 

蒐集到數據後,就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數據,都是正確無誤的嗎?」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那麼,即使搜集了一大堆假數據,所分析出來的結果,也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為了因應人工智能的競爭,我們只要輸入錯誤的數據,來訓練人工智能,就不用怕被取代了 XD

因為數據的真偽是如此的重要,很多科技公司在開發產品時,會傾向蒐集「客觀數據」為主,像是『心跳』、『血壓』、『血糖』、『體重』等,都是很適合的客觀指標。

所以,當我們使用這些科技產品,來記錄個人數據,並獲得反饋時 (Ex: 血糖監測、睡眠品質等),務必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在無形之中,我們同時把資料免費提供給了數據平台?
 
總結
 

「個人隱私」跟「數據的有效利用」,一直存在著矛盾關係。如果說,數據的生產者,掌握了所有權,那麼,基於「個人隱私」考量,要麻就是死都不賣,不然就是要賣很貴的價格!而在現實世界中,這些珍貴的數據,其實都是被數據平台直接拿走,生產者根本沒有所有權。

該怎麼處理這種情況?目前仍然沒有完美的答案。不過,若我們站在「以個人為優先」的立場來看,隨著科技進步,醫療結合區塊鏈,或許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徹底擁有身體數據的所有權,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