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OTA Tangle 技術,被稱作是「區塊鏈 3.0」。2018年6月23日, BiiLabs 執行長朱宜振,受科技部邀請,來到南科 AI_ROBOT 自造基地演講,主題為「當區塊鏈 (blockchain) 遇上物聯網 (IoT)」。因為我本身對於 IOTA tangle 技術很好奇,也清楚知道很多行動裝置,甚至是醫療裝置(例:血糖機),都避不開萬物聯網 (IoET) 這個趨勢,所以,特地在這一天跑到南科聽朱拉面老師演講。
紅旗法案
( 圖片出處:https://ppt.cc/fGk2Ux )
西元19世紀末,為了因應汽車誕生,英國制定了「紅旗法案」,要求汽車上路時,前面都要有人拿著紅旗領路,目的是警告路上的行人和馬車 ; 而這個奇耙法案之所以誕生,完全是既得利益階層的馬車製造和運營商的傑作。但是,這樣的法案,真的擋得了時代巨輪的碾壓嗎?在進入20世紀後,這種荒謬的事情再也沒有看到了。
為什麼要提紅旗法案?因為紅旗法案,代表著一個時代(馬車)的終結,以及新時代(汽車)的來臨。而且,我們還要注意到另一個重點,汽車剛發明時,跑的可能沒有馬車快,但是,現在的汽(油)車,甚至是電動車,動不動就時速100公里以上,一點都不稀奇。接著,我回想起小時候的撥號連線上網,雖然上網速度很慢,但藉由數據機,我發現我開始可以跟全世界接軌。再把目光拉回現在,自從 .com 泡沫之後,十幾年來,大家愈來愈習慣網路 (Internet) 的存在,加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手機 + 充電器/電池 + Wifi + 3G/4G/5G」等,幾乎是每天生活的標準配備,換句話說,現在是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的時代。
萬物聯網
網路 (Internet) =>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萬物聯網 (Internet of everythings, IoET)
目前,物聯網只是一個過渡期,未來,將會是萬物聯網 (Internet of everythings) 的時代。2016 年,約有 64 億的(行動+居家)裝置聯網,到了 2020 年後,預估會有 500 億的裝置聯網 (平均 6 個連網裝置/人),每天至少會有50兆筆交易次數。
而這些連接網路的裝置,行動裝置最常見的就是手機,居家部分像掃地機器人,醫療部分則有 Apple watch 等 ; 搜集這些數據的公司,例如:蘋果、Google、臉書、亞馬遜、小米、阿里巴巴等公司,在個人隱私日漸重視的趨勢下,可能會有以下這些問題:
1.他們有辦法抵擋 Cyberattack (網絡攻擊) 嗎?
2.這些公司提供免費服務,來蒐集到值錢的數據,並利用用戶數據來盈利。
3.個人隱私,在這些公司的數據庫中,一覽無遺。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在萬物聯網時代,如果有 500 億的裝置聯網,代表至少會有 1000 億以上的數據交換頻次 (簡單來說,我輸入一次血糖紀錄在 APP 中,然後 APP 傳回下一步指令,這樣就是一次來回),這麼龐大的數據傳輸跟交換,堪比是 DDoS 攻擊。
此外,因為大量的數據,都集中在這些數據公司 (例如:蘋果、Google、臉書、亞馬遜、小米、阿里巴巴) 手上,萬一這些「中心化」的公司出現問題,整個系統很有可能崩潰。換言之,當「中心化」走到極致,為了因應上述問題,「去中心化」就有存在的必要。
分散式帳本技術
區塊鏈以「去中心化」為核心,使用分散式帳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 為基礎,在區塊鏈帳本上,主要只有「新增」功能。有不少人神化了區塊鏈,其實區塊鏈不是萬能,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舉例來說,輸入的數據如果是假的,區塊鏈帳本就會紀錄假數據,但是,因為我們知道區塊鏈會忠實紀錄數據,哪怕是錯的數據也沒關係,藉由忠實且透明的記錄,墊高了竄改成本,簡言之,就是「用信任,解決信任問題」。
區塊鏈並不是萬能,要先思考以下問題:
1.誘因機制
2.適用領域?
3.解決了什麼問題?
萬物聯網(IoET) x 分散式帳本技術(DLT)
因為萬物聯網,為了解決「中心化」公司存在的問題 (例如:網絡攻擊、個人隱私等),導入分散式帳本技術,就成為未來趨勢。簡單來說,在萬物聯網的架構下,形成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接著,藉由分散式帳本技術,忠實且透明地紀錄數據,形成一套難以被竄改的數據庫。
而在「萬物聯網 x 分散式帳本技術」這個架構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身份識別」,換句話說,「可以辨認出這個數據是屬於誰的,同時,又能保有個人隱私」。
打個比方來說,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會藉由身分證,去判斷這個人是誰 ; 可是,當我們把身份證交出去時,對方可能連你家住址、長輩是誰、戶籍地址都看光光,但嚴格來說,我們只單純想讓別人辨識我們的名字、身分證照片、身分證字號而已。
在過去,你的個人數位資產,很容易被營利的網路企業所獲取,萬物聯網的到來,個人辨識跟隱私間的拿捏,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關於這部分,2018/5/25 生效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 GDPR),為個人資料的隱私權、安全性建立了一套新的全球標準。
什麼是 IOTA?
BiiLabs Co., Ltd.
由 Lman(朱宜振, 朱拉面), Jserv(黃敬群), Light(林弘全, 小光)三人所創立,致力於使用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來解決萬物聯網的挑戰。團隊使用 IOTA 基金會的 Tangle 技術,加入 IOTA token 做為誘因,期望能架構出「區塊鏈 3.0」的數位世界。
IOTA 所使用的底層帳本架構 Tangle,跟比特幣還有以太坊不同,並未採用區塊 (block) 和鏈 (chain) 的設計,也沒有挖礦機制,主要透過 IOTA 用戶來驗證交易,所以也不需要交易手續費。因為聚焦在分散式架構,而且交易規模愈大,可用性愈高,非常適合數量級龐大的萬物聯網時代。
在演講中,朱拉面老師提到,IOTA 目前有嘗試結合 Location Aware Sensing System (LASS),進行相關的落地實驗,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空氣盒子」。運作模式,簡單來說如下:
1. 在自家安裝空氣盒子,偵測 PM 2.5。
2. 台灣各地的空氣盒子形成網絡系統。
3. 每個空氣盒子(或節點),提供空氣品質數據。
4. 使用 IOTA token 回饋,以維持網絡運作。
IOTA x Taipei
在這次演講,朱拉面老師也提到,之前 IOTA 基金會,在 2018 年年初時,有跟台北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導入分散式帳本技術,用於「身份識別」、「投票」、「醫療」等應用。
在「身份識別」這部分會先開始進行,將會發行內置 Tangle ID 的「數位市民卡」,未來有可能與國外城市合作,在觀光資源方面互相共享 (例如:使用數位市民卡,在國外逛博物館或動物園免費)。
未來展望
很多人一定有聽過「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共用人力與資源的社會運作方式,具體例子像是 Uber、Obike、Airbnb。在萬物聯網後,共享經濟很有可能再進一步進化,我在這邊舉「居家太陽能電板 x 電動車 x 代幣經濟」為例子。
現在,有些人考慮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藉由太陽能板供應自家用電,當發電量超過自家需求時,就可以供電賣錢。那麼,要賣給誰呢?
1.可以賣給台灣電力公司。(台電付錢,但台電的錢,其實是我們的稅金)
2.賣給鄰居。(鄰居付錢,產生互惠)
3.賣給開電動車的人。(這樣,這些人就不用特地找超級充電站了?)
當電動車愈來愈普及,在萬物聯網的架構下,電動車可以偵測附近有哪些(居家)充電站,以及,有多少電可以供給,然後促成交易,而付款則可以選擇使用代幣 (Token),在 IOTA 網絡下就可以使用 IOTA token 付款。如此一來,就形成了「綠色能源 x 電動車 x 萬物聯網 x 分散式帳本技術 x 代幣經濟 x 共享經濟」的組合。
後記
聽完朱拉面老師演講,讓我對於萬物聯網的未來,打開了更多想像空間 ; 在醫療領域這一塊,未來十年,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目前不管是區塊鏈還是 Tangle 技術,都還處在很早期,甚至實驗階段,需要靜待時間發酵。
❗️2018/11/10 紀錄:圖片被拿去引用,不過我完全不知道這件事,而且還拿掉我的識別,呵呵?
*聲明:本部落格原創文章,版權屬葉峻榳本人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葉峻榳醫師”,並附上我個人外部連結網站「http://chunting.me/」,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Lman (朱宜振, 朱拉面) :https://www.facebook.com/lmanchu
*IOTA 網站:https://www.iota.org/
*IOTA CoinMarketCap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iota/
延伸閱讀
*區塊勢:數位貨幣 IOTA 和全新的機器經濟
*臺灣新興區塊鏈服務商出現,BiiLabs主推分散式帳本技術IOTA專攻物聯網應用
*重大突破!台北市政府與 IOTA 基金會展開正式合作,分散式帳本技術納入智慧城市應用
*Taipei municipality and the IOTA Foundation teams up on Taipei’s Smart City Living Lab
*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 LASS (Location Aware Sensing System):http://lass-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