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是一棟建築物,而你的血管,就是埋在水泥牆內的水管。一棟建築物,歷經數十年的使用,水管會因為水中雜質或礦物質的沈澱,造成管壁逐漸變小,甚至阻塞。同樣的道理,隨著年紀增長,以及慢性疾病(例:高血糖,高血壓)的影響,長期下來,就會出現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危險因子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PAOD),常見的危險因子有:老化、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病變、肥胖等。在這幾項因子中,老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幾乎都是新陳代謝問題。
在台灣,又以糖尿病患,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 ;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惡化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嚴重會進展到足部潰瘍,甚至截肢。
足部血管評估
足部是否有動脈阻塞疾病 ,該怎麼評估呢?我們可以從「視診」、「觸診」、「儀器檢查」三方面,分別來評估。
*視診:首先,可以觀察腳指頭膚色(例:是否紅潤或蒼白),感受腳指頭的溫度(例:溫暖或冰冷)。接著,觀察腳指頭背部的腳毛,通常生長旺盛的話,代表滋養毛髮的營養豐富,也間接證明足部的血流穩定。
*觸診:我們可以摸摸看足部的動脈,去感受是否有強烈的搏動,主要檢查以下三條血管:
儀器檢查
1. 踝肱指數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又稱作動脈分段血流及壓力測定):分別測量下肢跟上肢的血壓,屬於非侵入性檢查。正常來說,下肢踝 (Ankle) 的血壓,會比上肢肱 (Brachial) 血壓來得高 ( >1 )。
踝肱指數:正常應介於 1.0 ~ 1.4 之間
踝肱指數:0.9 ~ 1,介於灰色地帶
踝肱指數:< 0.9 ≦ 應為動脈阻塞疾病
踝肱指數: > 1.4,要懷疑血管壁鈣化
2. 周邊血管超音波 (Doppler ultrasound)
3.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
4. 核磁共振血管攝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5. 血管攝影術 (Contrast Angiography)
Fontaine 疾病分級
根據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臨床表現,我們可以參考 Fontaine 分級,將病情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級 (Stage I):無症狀,踝肱指數 ≦ 0.9
第二級 (Stage II):間歇性跛行
第三級 (Stage III):持續疼痛 (休息痛、夜間疼痛)
第四級 (Stage IV):皮膚潰瘍或壞死
治療
*症狀輕微時 (Stage I & II),可以採保守型療法,以藥物控制為主,遵守以下原則:
1. 減肥。
2. 戒菸。
3. 適度運動。
4. 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5. 藥物治療:血小板抑制劑 (Aspirin 或 Plavix),血管擴張劑等藥物,可以改善臨床症狀。其中,Pletaal®【學名:Cilostazol】目前被核准用於治療間歇性跛行,符合適應症就可以使用。
*症狀嚴重時 (Stage III & IV),則要積極處理,有以下治療選擇:
1. 經皮穿刺動脈血管內整形術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2. 血管繞道手術 (Bypass surgery)。
運動建議
*症狀輕微時 (Stage I & II):挑選合適的運動鞋,主要以非負重運動為主,例如:騎腳踏車、游泳等,運動器材則可以選擇划船機、飛輪,重訓器材則著重上半身訓練,下肢運動菜單視個人情況而定。
*症狀嚴重 (Stage III & IV):必須嚴格限制負重運動,以上半身運動為主。此類病人,容易合併冠狀動脈疾病,建議運動前,需先接受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檢查。
總結
糖尿病患,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若加上神經病變,更容易導致足部變形、潰瘍、而後截肢。嚴格來說,每位病患,都必須學會自我足部評估。臨床醫師也要做好全人醫療,根據病患狀況,擬定個人治療計劃,給予運動、藥物建議 ; 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則要轉診至專科醫師 (心臟科或心血管外科醫師),進一步處置。
*參考資料:
1. 2016 AHA/ACC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
2.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9-2000. Circulation, 110(6), 738-743.
3. 2018 台灣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葉峻榳醫師專長於「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對於「運動」也有涉獵,歡迎加入 LINE@ 好友,多多跟我討論喔。(早上 8:00 ~ 晚上 22:00,留言給我,我都會抽空一對一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