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車 – 旋線

 
「筋膜綿綿不絕,彼此環環相扣」- Thomas W. Myers
 

肌纖維聚集成一塊塊肌肉,每塊肌肉上頭包覆著筋膜(fascia),接著再集合成肌肉群 ; 這些肌肉群,附著在不同骨頭的不同位置上,就具備了特定的收縮方向跟功能。
 

Thomas W. Myers 為解剖列車 (Anatomy Trains) 的作者。Thomas W. Myers 從解剖學出發,把人體的筋膜,依照解剖深淺位置不同,依序分成七條(列車)線。分別是:
1.The superficial back line 淺背線
2.The superficial front line 淺前線
3.The lateral line 側線
4.The spiral line 旋線
5.The arm lines 臂線
6.The functional lines 功能線

7.The deep front line 深前線

註:臂線又可細分成 (1)Deep front arm line 手臂前側深層線 (2)Superficial front arm line 手臂前側淺層線 (3)Deep back arm line 手臂後側深層線 (4)Superficial back arm line 手臂後側淺層線。

為什麼要分這七條線?想像一下,這七條解剖線分別代表不同的捷運線,其上分別有不同的捷運停靠站 ; 當任一個停靠站出問題,就會影響到這條捷運線的正常運作。換成人體的解剖位置來看,當足底筋膜受傷或腳踝扭傷時,可能會導致髖關節或下背緊繃,接著因為背部肌肉緊繃,可能會導致頭痛。

讓我們以 The spiral line (旋線) 作為例子 ; 「旋線」為雙股螺旋,顧名思義,此條解剖線主導人體旋轉活動,從頭到腳,依序有不同的肌肉群。

 

頭夾肌(Splenius capitis muscle) => 做出轉頭動作。
頸夾肌(Splenius cervicis muscle) => 做出頭後仰動作。

前鋸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 => 胸廓外側 ; 菱形肌(Rhomboids) => 肩膀內夾動作。前鋸肌會讓肩胛骨往兩側胸肋移動,好比拳擊出拳時的動作 ; 菱形肌則是會把肩胛骨往脊椎的地方滑動。

腹斜肌(腹內斜肌 In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 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abdominis) => 骨盆。

豎脊肌(Erector Spinae) => 串連起骨盆、胸椎、頸椎,維持穩定。



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 => 大腿後 ; 髂脛束(Iliotibial tract) => 大腿外。股二頭肌會幫助膝蓋彎曲,同時讓髖關節稍微外轉 ; 髂脛束則會造成髖外展。

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 小腿前 ; 腓骨長肌(Fibularis longus) => 小腿外。此兩條肌肉表現看起來互不相關,實際上這兩條肌肉在腳底連接到同一塊骨凸點。

總結:旋線從頸椎、胸椎、腰椎、大腿骨到腳踝,形成了雙股螺旋 ; 當胸椎轉動的時候,連帶著也會影響到下肢關節的活動度。若旋線上某處筋膜過於緊繃,旋線失去平衡時,就會造成姿勢不良。因此,當我們在處理單一身體部位的不適時,必須整體評估,跳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壞習慣!

參考資料:Anatomy Trains – Thir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