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與「投資」相似… 樂於學習的人永遠不吃虧❗️

「育兒」與「投資」看似不同的事,事實上有個非常高的相同成份,那就是有許多人「反智」。投資界稱之「韭菜」,育兒稱之什麼我就不知道了。共同性為:

1️⃣即便數據斬釘截鐵顯示,依舊不相信。

2️⃣無法辯駁時,會拿特例打通例。

「被動投資」&「正向教養」

「被動投資」與「正向教養」赫然有高度相似性,也讓我嚇一大跳。相似處在:

1️⃣約翰·柏格在80年代發明第一檔指數型基金,即VFINX,是第一檔追蹤S&P500指數型基金。80年代阿德勒的教育思想在簡·尼爾森化為實踐行動,即《溫柔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2️⃣兩者都發展出實用可以操作,而且有大量數據和專家支持。相對的,也有大量的人反對,扣除因利益受損而反對的那群人以外,我不知道另一群在堅持什麼?

3️⃣兩者都是你必須「主動」才能學習的觀念。不主動接觸被動投資者,你會認為努力選股擇時才是王道。不主動接觸正向教養,你會認為對孩子施暴(還辯解適當暴力)才是教養真諦。

告訴你選股很困難,而且風險巨大,韭菜會信這套嗎?並不會!而是等到虧損套牢或是變成壁紙,在哭著上網到處求救。我個人最常遇到的例子究是,個股下市套牢,才私訊我該怎麼辦?(我怎麼會知道?你應該問當初推薦你投資的那位達人仁兄才對,怎麼會問一個告訴你不要投資個股的人?);育兒也是,多的是出問題才上網求教。

教養也是!即便告訴你體罰有害無益,現成的前副總統陳建仁是個典範,那些韭菜(這稱呼好像不妥當),依舊認為不打不成器,慈母多敗兒。並且像投資的韭菜一樣,未瞭解就急忙下錯誤的定義:被動投資被歸類懶人、新手專用。正向教養被定義為溺愛寵愛。

❗️兩者最相似的話語就是:

因材施教,每個寶寶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

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投資領域上,我會說:「的確!會抓老鼠就是好貓,重點你是豬不是貓!」育兒界上:「你連哪塊材都不認識,還談教?」

事實上癥結點在於:普遍大眾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不願意閱讀學習新知識,也不願意反思過去行為以及不願意改變三觀和自己固有習性。


總結

?開卷有益,樂於學習的人永遠不吃虧,並且不會成為傻子 ; 期望與朋友共勉之,無論在任何領域上。

?文章臉書出處:竹軒的理財筆記

?部落格:寒雨竹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