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真確》這本書,來看待投資醫藥產業這件事情。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看法,但是,更多時候,我們容易因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判斷。《真確》這本書,指出了我們的各種直覺偏誤,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比爾‧蓋茲

今天,有位在藥廠服務的朋友,問我說:「葉醫師,你建議我買我們家的股票嗎?」我的看法,跟《真確》的作者 Hans Rosling,還蠻一致的。書中第 232 ~ 233 頁,舉了國際藥廠諾華為例子:

股市漲漲跌跌,油價高高低低,但藥廠的股票還是穩穩帶來報酬。… 癌症病患永遠需要治療。

看到這段話,有些人可能會出現不好感受,甚至,有些道德魔人會跳出來說:「藥價黑洞!」說歸說,其實並沒有辦法改變事實,因為藥廠本來就是盈利導向。

好,既然這些上市上櫃的藥廠是營利導向,那麼,它們就有義務必須替股東賺錢。這些大藥廠的大股東有誰呢?《真確》這本書,提到了一個關鍵句:

☑️ 大藥廠的股東是何方神聖❓
?退休基金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當我看到「退休基金」這四個字,我啞口無言。為什麼?如果,作者說的是真的,藥廠的大股東是退休基金的話,那麼,「禍首就是老人們,還有他們對於穩定股票的貪婪需求」。

所以,當我們罵『藥價黑洞』時,是不是該學著,不要落入所謂的「怪罪型直覺偏誤」,認為都是第一線的醫藥人員,該對『藥價黑洞』負責?

再來,我們要仔細思考,當我們不斷地砍藥價時,有沒有可能造成藥廠利潤過低,導致退出市場,甚至乾脆停產,造成無藥可用?

最後,當藥價低到一定程度,有沒有可能間接降低了藥廠利潤,甚至,影響到(長輩們)退休基金的報酬率?

這些問題,可能都是環環相扣,需要再三思考,才能下判斷的。藉由《真確》這本書,我理解了以下十種直覺偏誤 :

1.二分化直覺偏誤。
2.負面型直覺偏誤。
3.直線型直覺偏誤。
4.恐懼型直覺偏誤。
5.失真型直覺偏誤。
6.概括型直覺偏誤。
7.宿命型直覺偏誤。
8.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9.怪罪型直覺偏誤。
10.急迫型直覺偏誤。

《真確》這本書,是比爾‧蓋茲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我可以感受到,比爾‧蓋茲對於改變美國大學生思維的期待。這是一本好書,我很喜歡,推薦給大家。


最後,關於「要不要推薦藥廠朋友,購買自家藥廠的股票」這個問題,我是有幾個想法(認真回答):

1.全球人口還會增長,只要有人存在,就會生病。投資醫藥產業,整體而言是個相對不錯的方向。

2.如果新藥的研究結果不錯,頗具競爭力,可能可以…帶動股價上漲。此時,身為內部的醫藥人員,或許可以在研究發表之前,鎖定股票預做準備XD

3.藥廠研發新藥要投注很多資源,還不一定研發成功等,或許可以考慮投資醫藥相關的指數型ETF,分散風險。

4.指數型ETF,又可分作『指標指數型ETF』、『策略指數型ETF』、『主動型ETF』… 等,非常多種類 ; 建議還是以『指標指數型ETF』為優先考量。

5.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本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唯一建議就是,買《真確》這本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