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一部極具影響力的哲學著作,也被稱為《道德真經》、《老子》或《五千言》。我最近開始學著閱讀《道德經》,坦白說,愈讀愈不懂。
道德經
《道德經》源於中國古代的先秦時期,作者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這部經典分為上下兩篇,將《道經》的 37 章置於前,第 38 章至結尾為《德經》,總共劃分為 81 章。
《道德經》的主旨在於探討「道德」的哲學意義,並以此為指導,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等各種生活實踐。其內容深奧,涵蓋範圍廣泛,被譽為“內聖外王”的學說,並被尊稱為萬經之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除《聖經》外,《道德經》的翻譯版本數量最多,是全球發布量最大的文化名著之一。
得一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我覺得《道德經》講的東西,是一體兩面、陰陽共生、互為表裏的概念。譬如說:「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善變的、不確定的、複雜的、模糊的;而《道德經》會藉由善變的、不確定的、複雜的、模糊的表達,來顛覆腦袋的固化思考。
反過來說,你對世界的感知,如果是不變的、確定的、簡單的、清楚的……代表你的感知能力是普通的、僵化的、單調的、入門的。
因此,要應付變動的世界,《道德經》強調「得一」,就是類似第一性原理,去尋找「一如既往、永久不變」,或是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概念。
無為的本質是無不為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以前提到勇敢或是勇氣,通常是要勇於去做什麼事。《道德經》強調:「勇於不做什麼,比勇於做什麼,更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勇氣!」
而且在重要關頭,真正能夠讓我們獲勝活命的,往往是勇於不敢、勇於放棄、勇於止損的判斷,而不是硬著頭皮蠻幹的愚蠢行為。
選擇「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這讓我想到巴菲特智慧名言之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換句話說,不是「要成功,該做什麼?」,而是「要成功,不該做什麼?」。
這些想法,體現在巴菲特的「25-5 原則」:
⬧成功的人不會什麼都做,而是把時間精力花在少數重要的事情。
⬧列出25個目標,選出最重要的5個目標,沒完成這5個目標前,不要分心。
⬧剩下的20個次要目標,完全不要碰! (Avoid-At-All-Cost list)
心得
道德經很難一次就讀懂,要讀懂它需要花一輩子。
⬧我覺得我好像讀懂了一半以上。
⬧我覺得我好像有一半以上都讀不懂。
⬧字裡行間,夾帶著模擬兩可的答案。
⬧愈看愈矛盾,愈看愈看不懂。
⬧有種張無忌學太極拳的感覺,看一遍好像懂了、看第二遍好像愈來愈看不懂、看第三遍就幾乎快忘光了…
- LINE@ 粉專:加入好友
- 臉書粉絲團:葉峻榳醫師
- 個人部落格:葉峻榳醫師
- 醫學部落格:葉峻榳醫師診療室
- 區塊鏈部落格:馬特市
- 三方四正:IG | Linkedin | Twitter | Pinterest | Threads | Miin